官员升迁挂钩PM2.5彰显治污决心
继干部考核不再以GDP论英雄后,如今官员升迁又同PM2.5挂上钩了。据报载,国务院近日发文规定,将各地区细颗粒物(PM2.5)或可吸入颗粒物(PM10)年均浓度下降比例作为考核指标。对未通过终期考核的,要加大问责力度,必要时由国务院领导同志约谈省(区、市)政府主要负责人。这意味着地方官员的升迁将与空气清新度挂钩。
今年“6.5”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“向污染宣战”,而此时公布的《2013中国环境状况公报》中关于空气质量、水环境和土地环境形势的一连串“严峻”和“不容乐观”无疑在告诉人们,“向污染宣战”如果不动真碰硬,就难以取得预期效果。
长期以来,GDP一直是干部考核评价的“第一指标”,一些地方领导干部更是把单纯追求GDP增长作为主要政绩,唯GDP是瞻,以GDP论英雄。由此导致饮鸩止渴,竭泽而渔,盲目追求GDP带来了表面繁华和一时风光,却种下了重重恶果,埋下深深的隐患:生态毁掉了,环境牺牲了,河流污染了,雾霾袭来了,连吸口清新空气都成了一种奢侈。你说连生命健康都没有了,要那些漂亮的GDP数据还有啥用?“以人为本”又如何体现呢?
去年初夏,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强调,要改进考核方法手段,既看发展又看基础,既看显绩又看潜绩,把民生改善、社会进步、生态效益等指标和实绩作为重要考核内容,再也不能简单以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(GDP)来论英雄了。习总书记的讲话如重锤击鼓,发人深省,标志着“以GDP论英雄”、“唯GDP是从”的积弊将一扫而去。
就在我撰写此文时,《北京日服》刊发一则新闻:昨天(6月4日),市环保执法人员突击检查国家文物局机关食堂(被举报油烟及噪音污染),却被拒之门外达两个小时,该局一名工作人员向多名记者叫嚷“滚出去”,实在令人愤慨。由此可见,环境执法尚面临诸多难题。
向污染宣战就必须敢于动真碰硬。既要向传统治理方式宣战,又要向以身试法者宣战;既要向变脏了的环境宣战,也要向用歪了的权力宣战。面对频频发生的水污染、大气污染和土壤污染,必须以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为抓手,提高社会各界的环境法治意识,提高政府官员的依法决策水平,提高企业的环保守法自觉性,尤其是要强化执法,做好公益诉讼、行政问责等工作。无论什么人、什么组织以身试法破坏环境,都要受到法律制裁。
在这场治理环境大战中,愿各级领导干部都能在降伏PM2.5上有所作为,愿环保等相关部门敢于动真碰硬,决战决胜,还百姓碧水蓝天,泽被子孙后代。(董聚山)
评论